江南在英特尔中国区董事长王锐眼中,这里是领跑西部的投资宝地,英特尔多次扩容位于成都的封装测试基地,最近一次发生在10月底的增资达3亿美元;
在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眼中,这里是领跑前沿的创新高地,他在“长江首城”宜宾设立院士工作站,成功将用于固态电池的负极材料新成果搬上生产线;
在桃坪羌寨民宿经营者陈硕眼中,这里是宜居宜业的安逸福地,不仅千年古羌寨成为四川首个世界“最佳旅游乡村”,还有更多各美其美的村落镶嵌在巴山蜀水间。
不同视角,不同答案,共同指向巴蜀大地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四川是我国发展的战略腹地,在国家发展大局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有一种使命始终令人心潮澎湃——2023年7月习来川视察,殷殷嘱托“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尽快成为带动西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沿着指引的方向,2024这一年,省委团结带领全省人民应对复杂形势、战胜多重挑战,坚决扛起经济大省挑大梁重任,奋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以四川发展之进更好服务全国发展大局。
12月17日,四川公布今年前11月经济运行情况,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6%。纵观全年,6.6%的增速来之极为不易:一季度同比增长7.1%,此后波动下行,7月当月增速仅为4.4%;关键时刻,一揽子政策推动触底反弹,8月增长6.1%、9月增长8.4%、10月当月增长7.8%。
工业领域跑出的奋进曲线,是全省经济运行情况的映射。四川GDP一季度同比增长6.1%、上半年同比增长5.4%、前三季度同比增长5.3%,尽管前三季度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1个百分点,但三季度当季增速高于二季度、前三季度领先全国幅度高于上半年,释放出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信号,彰显了四川经济发展的韧性。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保持一定经济增速至关重要。党中央要求经济大省真正挑起大梁,为稳定全国经济作出更大贡献。省委指出,今年全省经济增长6%左右的预期目标,兼顾了当前与长远、需要与可能,是具有法定效力的“任务书”,也是省委、省政府向党中央、全省人民立下的“军令状”,必须尽最大努力完成。
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不断增大的经济下行压力,迎难而上、团结奋斗成为昂扬全年的主旋律。元旦节后没多久,省委省政府举行一季度重大项目现场推进活动;国庆节后上班第一天,举行四季度重大项目现场推进活动,传递出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一季度“开门红”后,我省出台“18条”政策举措,从财税、投资、消费、外贸、降本及企业成长等六个方面加力加劲,既拿出真金白银帮助市场主体降本增效,又为消费者送去实实在在的红利,巩固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今年9月,“18条”执行到期之际接续推出“16条”,想方设法解决房地产市场疲软、消费增长不足、企业经营成本较高等问题,下足“及时雨”,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
特别是用好国家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机遇,提出22条具体措施,全年安排资金超过145亿支持“更新换新”;抢抓专项债券发行“窗口期”,年初即发行首批305亿元债券,支撑保障400多个重大项目加快实施。
各方面积极行动,谋良策、出实招:启动粮油千亩高产竞赛、粮油百亩超高产竞赛、规模经营主体高产竞赛“三大竞赛”,助力全省粮食总产量达726.8亿斤、再创历史新高;培育首批17个四川省先进制造业集群,新增2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总数达到5个;以全面提升跨境电商发展水平为抓手促进外贸转型升级,前10月跨境电商进出易规模1130.1亿元、同比增长19.3%,接近去年全年水平……
经济运行是速度与质量、内部与外部、投资与消费等的动态平衡过程,情况复杂多变,不确定性因素较多,要保持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定力,也要靠前指挥、果断决策。
9月11日,省委召开全省经济运行工作推进会议。会议背景十分特殊,今年暑期四川遭遇比2022年更加恶劣的连续高温天气,全省用电负荷5次创历史新高,最大用电负荷累计39天保持6000万千瓦以上,对生产、消费等带来不利影响,经济承压前行。
行至关键时刻,会议洞察“时”与“势”、“稳”与“进”、“立”与“破”等辩证关系,指出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四川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的特点没有改变,要求各地各部门把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作为当下第一位任务,努力在后半程跑出“加速度”、拼出“新业绩”。
放眼全年,从省委常委会会议到省委财经委会议,从省政府常务会议到全省经济运行调度专题会议,省委省政府及时作出一系列针对性强的部署,全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一年来,省委两次召开全会: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重点研究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并作出《决定》,科学回答四川高质量发展“怎么看”“怎么干”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确立了四川现代化建设的总体目标;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就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进行研究并作出《决定》,科学制定了四川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为四川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而在数字经济、低空经济、核医疗、氢能、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等重点产业领域,四川逐一制定专项方案,同时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新时代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用一系列文件不断完善新时代治蜀兴川工作格局。
映入眼帘的探针直径只有0.14毫米,用显微镜才能看清形状,由四川普什宁江机床有限公司的设备生产。这家拥有近60年历史的企业,研发出国内首台针对高精度半导体探针类零件的机床,同时其800毫米精密卧式加工中心可靠性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稳步走来的机器人身高165cm、重约50kg,名为“天行者一号”,将“入职”多家柔性产品制造企业。研制出四川首台商业化人形机器人的四川具身人形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今年刚刚注册成立,是四川省人工智能研究院新鲜孵化的企业。
从不到1岁到近60岁,从高端机床到人形机器人,无不闪耀着新质生产力的光芒。省委作出重大判断,四川正处于结构调整、动能转化、发展转型最吃劲的紧要关头。而由“大”向“强”跨越,关键靠创新。
春寒料峭时,省委省政府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召开“新春第一会”,继而又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举办“新春第一课”,两个高规格的会议都涉及培育新质生产力、打造西部地区创新高地。
揭牌两年多时间,天府绛溪实验室传出“惊人”消息,今年4月,其量子互联网前沿研究中心与合作单位在国际上首次研制出氮化镓量子光源芯片,输出波长范围等关键指标取得重大突破。
四川拥有西部唯一国家实验室、10个大科学装置、137所普通高校、205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369家科研院所和超过1.7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资源十分富集。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科研条件,四川以“揭榜挂帅”方式,实施人工智能、航空航天、先进装备、生物制造、清洁能源、先进材料等重大科技专项,支持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着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标志性创新产品。
9月10日,全省科技大会召开,现场表彰的247项成果86%已面向市场开展转化应用,许多具有“全球首次”“填补空白”等显著特征。这说明,只有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发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才能真正做强新质生产力的源头。
四川聚焦原创性、颠覆性、前沿性、迭代性产业技术创新,前瞻布局包括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绿色氢能、核医药等在内的25个产业新赛道,加快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大市场”。最近,注册资本120亿元的四川科创投资集团成立,将有助于促进科创之“花”结出产业之“果”。
长虹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车间内,从钢壳投料到下线堆码,所有加工环节全由机器完成,每分钟可生产电池750只,效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20%以上。
成都数之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AI质检系统,单站点实时自动判图能力超过每秒10张,缺陷检测准确率保持在99%以上,超越人眼极限,已在100多家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得到应用。
近年来,四川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把产业数字化摆在重要位置,“新春第一会”更是强调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推动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目前,全省已培育120多家智能制造3.0以上标杆企业,规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62%、83%,形成柔性化生产、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网络协同制造等一批新模式新业态,促进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新兴产业“新芽成大树”。
锂离子电池产量同比增长55.1%、单晶硅增长50.6%、发电机组(发电设备)增长27.0%、集成电路增长26.6%——今年前11月,四川工业产品产量增长加快的行业,也是“智改数转”成效显著的领域。
四川将人工智能确定为2024年“一号创新工程”,以超常规最大力度精准支持。四川省人工智能学院由此应运而生,它通过“政产学研用”一体化体制机制创新,促进人才培养从一校到多校多企、科技创新从单一团队到联合攻关的全方位融通。
推进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既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方向。四川在全国率先推动科技界的“小岗村”改革——“先确权、后转化”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从点到面步步深入,累计完成职务科技成果分割确权2400多项,全面构建权责清晰、有效激励的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制度体系。
今年起,四川遴选支持若干名基础研究领衔科学家,对其实行低频次考核,同时其专项资金实行“包干制”,赋予经费管理和使用最大自主权。
与此同时,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抓好经济、教育、科技、人才等领域牵引性改革,通堵点、除难点、解痛点,用改革的办法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2024巴黎奥运会让万里之外的一家成都企业订单火热:液晶电视需求拉动TCL光电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产销两旺,仅1至8月公司进出口总额就达到11.46亿元,同比增长12.95%。
13天左右到欧洲——TCL是最早一批因国际班列将产业转移到成都的企业,“成都造”机芯组件、屏组件等通过中欧班列(成渝)运往波兰工厂组装。实践验证了TCL选择四川的战略眼光,公司对欧洲的出口量和出口额保持着平均每年30%的增速。
中欧班列(成渝)连续3年开行超5000列,跑出互利共赢的“加速度”。越来越多企业切身感受到,随着共建“一带一路”、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国家战略加快实施,四川已从内陆腹地走向开放前沿,正加快构筑向西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新基地。
11月上旬,全省对外开放发展大会召开,四套班子领导出席、3000多人参会,这一规格和规模凸显了四川对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视。坚持“西拓、南进、东接、北融”方针,开放的四川其势已成、其风正劲。
今年四川取得2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进展。9月,高速公路通车运营里程突破1万公里,成为全国第三个迈入“万公里俱乐部”的省份,82%的县城“15分钟上高速公路”;11月,成都国际航空枢纽年旅客吞吐量突破8000万人次,成都成为内地第三个迈入“8000万俱乐部”的城市,坐稳“中国航空第三城”交椅。
从铁路看,今年以来,四川铁路基建计划投资额全国第一,陆续建成通车巴中至南充高铁、川青铁路镇江关至黄胜关段、渝昆高铁川渝段,正在推进成渝中线高铁、成达万高铁、西渝高铁等9个在建铁路项目,目前高铁通车里程2185公里;
从公路看,全力推进37个在建高速公路项目建设,至9月建成通车高速公路项目(路段)8个、252公里,预计全年公路水路交通建设投资完成2600亿元,连续四年完成投资2000亿元以上。
随着大通道不断延伸,世界地图上的四川变得触手可及。11月19日,成都航空口岸迎来今年第500万位旅客,入境人员人次超去年全年总量。12月3日,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公司年旅客吞吐量突破4亿人次,居全国第三位。
12月19日,世界显示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在成都开幕,这是今年在川举行的又一个重大展会。回顾全年,从2024世界园艺博览会,到2024“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从2024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投资推介会,到2024四川国际友城合作与发展大会,从2024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到第十二届绵阳科博会,一批重大项目随之签约落地,共享四川发展机遇。目前已有超1.6万家外企选择四川,其中世界500强企业285家。
产业集聚而兴、集群而强,开发区、自贸区等功能平台是承载产业的主阵地。四川现有省级及以上开发区145个,承载了全省75%的规上工业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以成都高新区为例,以占成都1.6%的面积,贡献了全市14.5%的GDP。向“亩均”要效益,向创新要动能,四川大力推进开发区提档升级,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
前不久,一辆挂载约24吨动力锂电池的列车从四川宜宾港直达上海金山卫,动力锂电池首次拿到“火车票”,四川自贸试验区是全国三个“首发”之一。深化首创性、集成性、差别化探索,正是四川自贸试验区的工作着力重点,挂牌7年来已形成800多项制度创新成果,曾经的“试验田”如今是“高产田”江南体育app下载。
当一根绣花针与爱马仕、星巴克等国际品牌相逢,“藏羌织绣”几年间收获了数千万元的海内外订单;当一套发电设备沿着“丝路”走向远方,德阳清洁能源装备产业叩开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大门。
随着川渝共建“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铁公机齐发力,江铁海共联运,“四川造”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抢滩海外大市场。茶百道开进泰国曼谷最热闹的商场,自贡的扎染工艺品摆进迪拜最大的购物中心(DubaiMall),成都高端女鞋现身欧洲多条时尚街区、平均售价3000欧元。
数据显示,全省约40%的对外贸易、95%的对外承包工程、20%的对外投资布局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成为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力引擎。今年前11个月,四川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9370.2亿元,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突破万亿元大关近在咫尺。其中,平板电脑出口增长19.8%,规模列全国第一,占全国平板电脑出口的42.6%;汽车、家用电器出口分别增长12.7%、11.9%;鱼油、柠檬出口均列全国第一。
“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9月以来成都启动“进解优促”工作,截至12月1日共走访服务企业4.6万户,线上线下联动收集急难愁盼问题和诉求建议1.8万个,办结1.7万个、办结率达93.4%,企业给出“靠谱”的评价。
企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全省实有经营主体总量突破900万户,数量居西部第一位。企业大胆闯、放手干,市场才有“源头活水”。四川注重以控制成本为核心,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有效降度易成本和企业生产经营成本,让企业更有获得感。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截至10月底,全省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已开工7632个,已完成增设电梯5172部,一栋栋老楼旧貌换新颜。目前已建成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484个、家庭养老床位1.7万张,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00所、新增普惠性托位10000个,用心用情守护“一老一小”。
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民生支出占比稳定在65%以上,从高标准打好“三大保卫战”到多措并举保障“舌尖上的安全”,从统筹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到兜牢基层“三保”底线,从缩小城乡“硬差距”到填补服务“软落差”……一系列举措,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人民心坎上。
这是2024温暖四川的缩影。经济发展越是承压前行,越需要勠力同心、众志成城。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改善的是民生,增进的福祉,凝聚的却是民心。
12月19日,中国大陆首条TFT基Micro-LED量产线在成都“点亮”,标志着我国在Micro-LED显示技术领域实现重要突破;同一天,11个新型显示产业合作项目签约,涉及材料、模组、内容制作、终端等产业链各环节,再为四川新型显示产业增添“生力军”。
作为我国为数不多拥有全部41个工业门类的省份,四川肩负着服务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重任。今年前10个月,全省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能源化工、食品轻纺、医药健康等六大优势产业增加值增长6.9%。
产业支撑有力,区域竞争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牵引,带动形成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看“极核”成都,今年前三季度民间投资同比增长8.7%,高于全部投资增速1.4个百分点。看“中部”自贡,无人机及通航产业集群悄然崛起,飞出“天空之城”;看“北翼”达州,先后引进落地10个百亿级工业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新增产值约2000亿元,创税约120亿元。
这是2024信心四川的缩影。谋势而动、乘势而上、干字当头,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积极对接争取政策和项目,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前进路上的不确定性,用最大努力争取到最好结果。
眼下进入严冬,全国热门冰雪游目的地在哪?在九寨沟、峨眉山、瓦屋山、达古冰川、西岭雪山。四川地处中国南北气候分界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独特的地形地貌让这里拥有近50个冰雪观光旅游景区,成为全球低纬度冰雪观光旅游资源最富集、中国南方最适宜冰雪运动和冰雪旅游的地方。
面对“冬季游天府”的诚挚邀请,各地游客向“南方冰雪游首选地”纷至沓来,正在“点燃”即将到来的寒假旅游市场。“五一”假期接待游客4207.58万人次、同比增长4.7%,国庆假期接待游客5531.80万人次、同比增长11.09%,四川全年热度一直在线。
促进消费是扩大内需的主要抓手。今年以来,四川精准对接国家促消费一揽子政策和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持续推进“三品一创”消费提质扩容工程,举办第三届中国(四川)国际熊猫消费节等标志性促消费活动,打造消费新场景,促进消费环境优化提升,加快培育“蜀里安逸”消费品牌。
一些细节蕴含深意:从今年起,四川许多景区景点的ATM机开通外卡取现功能,越来越多酒店和商户支持POS机刷卡支付。四川在全国率先出台6条措施提升外籍人士在川消费支付的便利度。与之相关,今年1至10月,成都接待入境游客126.5万人次,同比增长率142.0%。今年前11月,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741.9亿元、同比增长4.2%。
这是2024繁荣四川的缩影。庞大的人口规模、富集的自然和文化资源、无穷的市场潜力及机遇,与开放包容、达观友善、巴适安逸的四川人相得益彰,巴蜀大地升腾起最抚凡人心的烟火气。
此时此刻,国道351线夹金山隧道工程热火朝天,隧道外白雪皑皑、隧道内机器轰鸣,工地24小时“三班倒”循环施工,努力在年内将主洞贯通;革命老区通江,通友微电(四川)有限公司生产设备高速运转,员工加班加点确保年前订单顺利交付。
从项目现场到生产车间,从科研实验室到市场最前沿,无数巴蜀儿女倒排工期、苦干实干,朝着完成年度目标加油冲刺。
近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支持经济大省挑大梁,鼓励其他地区因地制宜、各展所长。”
站在新的起点,四川人民将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以抓机遇促发展的成效为全国大局多作贡献。
从投资宝地到创新高地,再到安逸福地,四川以不同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它不仅是经济发展的热土,更是文化和自然的宝库。在这里,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热爱和追求。四川的魅力,无人能挡!
四川以自身的发展之进,为全国大局作出了重要贡献。你的每一步成长,都凝聚着全省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团结的力量江南体育app下载,看到了拼搏的精神,看到了四川的担当!
2024年,四川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经济发展跑出了一条奋进曲线江南体育app下载,经济大省真正挑起了大梁,为稳定全国经济做出了积极贡献。加油!四川!